毛笔字的书写,拿楷书与行书来比较,书写出来让人感觉到基本一致的赏心悦目的效果,也许楷书要练三年,而行书就需要一年。至少在我实践书法的过程中是这个情况。
目前,本人操练的书法体例只有两种,一种是楷体,一种是行体。楷体练过柳公权的《玄秘塔碑》与颜真卿的《麻姑山仙壇记》,行体只练过不长时间的集王字《圣教序》。从开始入手时我还是选择的从楷体入手,在大学三年级左右,当时得到一本泛旧的字体书,其中集合了这几种碑,人对艺术品的欣赏角度随着时间而有一定的变化,初始接触字帖时就拿柳公权的《玄秘塔碑》与颜真卿的《麻姑山仙壇记》来看,个人觉得前者比后者好看,但是几年过去了,我又觉得后者比前者好看。没有孰优孰劣,都是大家的作品,只是自己的欣赏品味发生的改变而已。
最近一段时间,是将颜的《麻姑山仙壇记》与王的《圣教序》反复临摹。从总体时间来说,前者练习花费的时间比后者练习花费的时间多得多,但是从自我感觉的角度来讲,《圣教序》虽然练的时间不多,但是临摹出来的视觉效果比临摹《麻姑山仙壇记》的视觉效果要好。我想原因之一,可能在于行书有更明显的起承转合的痕迹,若能稍微将笔画之间前后钩连的感觉写出来,就容易出效果。而对于楷书来说,一毛一画是规规矩矩的,横平竖直,间架的基本要求是四平八稳,前后毛画之间没有的牵连的痕迹。所以粗浅的观看,对于同样时间练习的这两种书法,可能行体就比楷体要好看。
对于一幅楷书的作品,从整体上,与字体间的笔断意连的角度来看,不容易看出优劣,更多的是从单独字的基本笔画中体现出来。没有长时间潜力的练习,楷书一般是不容易出来效果的。楷书首先注重的是笔画的基本结构,所以说书法最好是从楷体入手,这是一般习书者应当遵行的原则。前面说到用同样的时间所练习的楷书与行书来比较,行书会比楷书要好看,但是也可能有完全相反的效果,如果完全不懂书法的人,一着手就只叫他写行书,也许几年下来,笔意的感觉是有了,但是细细观看,间架的安排,力道的把握这些就不一定有了。
当然也不是绝对,我在习书心得01:毛笔字的意韵中提到过,米芾是对楷书很不以为然的,但是他的行书写得相当好。但他从来没有练习过楷书吗?甚或是真的。
目前,本人操练的书法体例只有两种,一种是楷体,一种是行体。楷体练过柳公权的《玄秘塔碑》与颜真卿的《麻姑山仙壇记》,行体只练过不长时间的集王字《圣教序》。从开始入手时我还是选择的从楷体入手,在大学三年级左右,当时得到一本泛旧的字体书,其中集合了这几种碑,人对艺术品的欣赏角度随着时间而有一定的变化,初始接触字帖时就拿柳公权的《玄秘塔碑》与颜真卿的《麻姑山仙壇记》来看,个人觉得前者比后者好看,但是几年过去了,我又觉得后者比前者好看。没有孰优孰劣,都是大家的作品,只是自己的欣赏品味发生的改变而已。
最近一段时间,是将颜的《麻姑山仙壇记》与王的《圣教序》反复临摹。从总体时间来说,前者练习花费的时间比后者练习花费的时间多得多,但是从自我感觉的角度来讲,《圣教序》虽然练的时间不多,但是临摹出来的视觉效果比临摹《麻姑山仙壇记》的视觉效果要好。我想原因之一,可能在于行书有更明显的起承转合的痕迹,若能稍微将笔画之间前后钩连的感觉写出来,就容易出效果。而对于楷书来说,一毛一画是规规矩矩的,横平竖直,间架的基本要求是四平八稳,前后毛画之间没有的牵连的痕迹。所以粗浅的观看,对于同样时间练习的这两种书法,可能行体就比楷体要好看。
对于一幅楷书的作品,从整体上,与字体间的笔断意连的角度来看,不容易看出优劣,更多的是从单独字的基本笔画中体现出来。没有长时间潜力的练习,楷书一般是不容易出来效果的。楷书首先注重的是笔画的基本结构,所以说书法最好是从楷体入手,这是一般习书者应当遵行的原则。前面说到用同样的时间所练习的楷书与行书来比较,行书会比楷书要好看,但是也可能有完全相反的效果,如果完全不懂书法的人,一着手就只叫他写行书,也许几年下来,笔意的感觉是有了,但是细细观看,间架的安排,力道的把握这些就不一定有了。
当然也不是绝对,我在习书心得01:毛笔字的意韵中提到过,米芾是对楷书很不以为然的,但是他的行书写得相当好。但他从来没有练习过楷书吗?甚或是真的。
评论